苏仙公者,桂阳人也,汉文帝时得道。先生早丧所怙,乡中以仁孝闻,宅在郡城东北。出入往来,不避燥湿,至于食物,不惮精粗。 先生家贫,常自牧牛,与里中小儿,更日为牛郎。先生牧之牛,则徘徊侧近,不驱自归。余小儿牧牛,牛则四散,跨冈越崄。诸儿问曰:“尔何术也?”先生曰:“非汝辈所知。”常乘一鹿。 先生常与母共食,母曰:“食无鲊,他日可往市买也。”先生于是以箸插饭中,携钱而去。斯须,即以鲊至,母食未毕。母曰:“何处买来?”对曰:“便县市也。”母曰:“便县去此百二十里,道途径崄,往来遽至,汝欺我也。”欲杖之。先生跪曰:“买鲊之时,见舅在市,与我语云,明日来此,请待舅至,以验虚实。”母遂宽之。明晓,舅果到,云:“昨见先生便县市买鲊。母即惊骇,方知其神异。 先生曾持一竹杖。时人谓曰:“苏生竹杖”,固是龙也。 数岁之后,先生洒扫门庭,修饰墙宇,友人曰:“有何邀迎?”答曰:“仙侣当降。”俄顷之间,乃见天西北隅,紫云氤氲,有数十白鹤,飞翔其中,翩翩然降于苏氏之门,皆化为少年,仪形端美,如十八九岁人,怡然轻举。先生敛容逢迎,乃跪白母曰:“某受命当仙,被召有期,仪卫已至,当违色养,即便拜辞。”母子歔欷。 母曰:“汝去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兼封一柜留之,有所阙乏,可以扣柜言之,所须当至,慎勿开也。”言毕,即出门,踟蹰顾望,耸身入云,紫云捧足,君鹤翱翔,遂升云汉而去。 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橘叶,无不愈者。有所阙乏,即扣柜,所须即至。三年之后,母心疑,因即开之,见双白鹤飞去,自后扣之,无复有应。 母年百余岁,一旦无疾而终,乡人共葬之,如世人之礼。葬后,忽见州东北牛脾山紫云盖上,有号哭之声,咸知苏君之神也。 郡守乡人,皆就山吊慰,但闻哭声,不见其形。郡守乡人苦请相见。空中答曰:“出俗日久,形貌殊凡,若当露见,诚恐惊怪。”固请不已。即出半面,示一手,皆有细毛,异常人也。因谓郡守乡人曰:“远劳见慰,途径险阻,可从直路而还,不须回顾。”言毕,即见桥亘岭傍,直至郡城。行次,有一官吏,辄回顾,遂失桥所,坠落江滨,乃见一赤龙于桥下,宛转而去。 先生哭处,有桂竹两枝,无风自扫,其地恒净。三年之后,无复哭声。因见白马常在岭上,遂改牛脾山为白马岭。自后有白鹤来止郡城东北楼上,人或挟弹弹之,鹤以爪攫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至? 今修道之人,每至甲子日,焚香礼于仙公之故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