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尚逸轩在婺源寻访的第一处古村便是虹关村。2013年,我们在虹关做了古宅民宿“继志堂”,在研究虹关村的历史时,希望能从中发掘出一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民艺。在此期间我们结识了整理和研究婺源徽墨文化的詹庆德老先生,并决定为婺源徽墨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尽一份力。

【尚逸轩·继志堂】
古时徽墨精品曾有“千金难求”之说:一为原料难得,油烟、松烟,数十得一,尚有麝香、冰片、珍珠等名贵中药;一为工艺精严,杵捣墨坯,千锤百炼,揉搓墨丸,光润无痕;一以时日久长,点烟至阴干,需要近一年时间。佳墨实不易得,物美故而价昂。

【尚逸工坊出品的油烟墨】
而在中国制墨史上,以歙县、休宁为中心的“徽墨”固然早有渊源,然世间多遗漏了婺源。实际上,歙派以隽雅大方、雍容华贵见长,多服务于宫廷权贵;休宁推崇锦集系列,其墨样式繁杂、华丽精致,多受富豪喜爱;而婺源派多为“市斋名世”墨,以满足社会底层市井、未及第书生生活学习之需。故历代藏家多不屑收藏,一些著述也绝少婺源墨品的记载。迄于清末,收藏家之观感仍因袭未复。故关于婺源墨的收藏,大多存在着名号混乱、世系颠倒以及后人仿造登涉及文物断代的基本问题。时移事异,近代以来,徽墨凋敝,九十年代末虹关墨已经消失。现在的虹关村,只因村口的一颗千年古樟树而在来婺源旅游的人群中还小有名气罢了。

【尚逸工坊-务本堂】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思考,2015年尚逸轩在虹关村租了一栋徽派老宅——“务本堂”,修缮长达半年多,将其原来墨商老宅修复成集做墨、制笔、抄纸和刻砚的工坊。在歙县制墨名家吴成继老师带领下,传承古法制墨,旨在将原来这个古村落里曾盛行几个世纪的徽墨记忆保留下来,供后人参观、制作体验和学习交流,以此来吸引大家关注和传承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