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一丹:《北平沦陷时期读书人的伦理境遇与修辞策略》,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2] 孙心一:《殚精竭虑,求索楚风——孙作云先生传略》,《孙作云文集》(第1卷),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7页。引文中“伪”字为本文作者所加。
[3] 同上,第5页。
[4] 见1944年元旦钱稻孙为《中国留日同学会季刊》所撰写“卷头语”。
[5] 如刊于1943年第3期的“本会会务事业进行概况”,在有关“青岛分会”的介绍中,便有下面的表述:“值兹大东亚战争勃发,友军节节胜利,东亚共荣圈已届完成之际。”类似的表述在各期会务介绍中一再出现。
[6] 见《中和月刊》每期刊出的“征稿简章”。
[7] 曹豆豆:《日伪时期的‘北京大学’》,《文史精华》2005年第3期。
[8] 见《中国留日同学会季刊》1943年第2期“编后记”。
[9] 孙作云:《蚩尤考》,《中和月刊》1941年第2卷第4期。
[10] 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67页。
[11]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王国维全集》(第5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02页。
[12] 刘晓东等点校:《二十五别史·世本》,齐鲁书社,2000年,第1页。
[13]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5页。
[14] 孙作云:《蚩尤考》,《中和月刊》1941年第2卷第4期。
[15] 同上。
[16] 同上。
[17] 孙作云:《蚩尤考》,《中和月刊》1941年第2卷第4期。
[18] 孙作云:同上。
[19]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35页。
[20] 孙作云:《饕餮考——中国铜器花纹中图腾遗痕之研究》,《中和月刊》1944年第5卷第1期。
[21] 孙作云:《饕餮考——中国铜器花纹中图腾遗痕之研究》,《中和月刊》1944年第5卷第1期。
[22] 同上。
[23] 孙作云:《蚩尤考》,《中和月刊》1941年第2卷第4期。
[24] 参见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7年第28期;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25] 王明珂:《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02年第73期。
[26] 参见吴晓东:《蝴蝶与蚩尤——苗族神话的新构建及反思》,《兴大中文学报》2010年第27期。
[27] 孙作云:《饕餮考——中国铜器花纹中图腾遗痕之研究》,《中和月刊》1944年第5卷第2期。
[28] 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读书》1993年第5期。